印度大选落幕 盘点浩大声势背后的“世界之最”
印度大选落幕,现任总理莫迪所在印度人 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或议会下院多数席位,将开始他的第二个5年任期。 印度每5年举行一次大选,选举议会下院(人民院),被称为世界上最浩大的民主选举,“民主盛典”,无论选民人数、 持续时间还是耗费资金都属世界之最。 这次大选,9亿选民, 持续39天,从4月11日开始, 一直到5月19日,分7个阶段进行,工作人员超过1000万。 印度政坛“强人” 形象贯穿莫迪这次竞选始末。他的对外 政策, 包括对中国、巴基斯坦的立场,以及在东南亚地区的作为,在国内被视为令人赞赏的政治才干,为他赢得可观的支持。 在莫迪第一个任期内, 印度和巴基斯坦有两次重大军事对抗 ,与中国有一次边界对峙,都是在热点地区。 观察人士认为,过去5年印中关系时好时坏,两国还有过几次边境摩擦,但经济合作从未间 断,估计莫迪连任后情况不会有重大变化。 美国智库“外交关系学会”(CFR)认为,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式微之际,印度正在崛起成为在该地区制衡中国的一支重要力量。在他第二个任期内, 预计印度在地缘政治领域将有更多动 作。 到2024年莫迪第二个任期结束时,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,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,经济规模超过英国位居世界第五, 拥有许多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。 印度目前的穆斯林人口已经位居世界第二。 和中国有“龙象之争”的印度具有人口年轻、民主政体和市场经济优势,过去5年吸引海外投资近440亿美元。 但印度经济在今后5年内仍将面临诸多挑战, 包括财政赤字和失业率居高不下,需求增势减缓,收入下降。 印度媒体列出当前莫迪必须面对的一些经济挑战。如果兑现竞选中承诺的提高低收入群体最 低工资,则3.4%的财政赤字目标将难以维持, 失业率突破45年最高水平,6.1%,信贷紧缩抑制了消费。 莫迪政府第一个任期内实行了一些争议较大的政策,比如废止大面额(500和1000卢比)面值纸币。反对党还指责莫迪的右翼印度人民党(BJP) 通过宣传印度民族主义加剧了印度的种族 和宗教紧张局势。 BBC在印度的记者苏迪克·比斯瓦斯(Soutic Biswas)说,莫迪在竞选中打“强人”牌和国家安全牌看来奏效了。即使经济那么糟糕, 不少政策引发激烈争议 ,选民似乎并没把帐算在他头上。 比斯瓦斯说,鼓动印度民族主义,加上实施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,在国家安全...